
过去十年,中国联合办公从“二房东”模式一路狂奔到“社区+服务”的2.0时代。当出租率常年90%以上、每天都有人打电话问“你们什么时候开到我们片区”时,扩张的冲动就会像夏天的蚊子一样挥之不去。
但冲动不等于时机。原载于 Coworking Insights 的文章《Scaling Up for Success》给出了一个残酷提醒:扩张不是“多签几份租约”那么简单,而是一场对现金流、团队、品牌、运营系统的全面压力测试。
但冲动不等于时机。原载于 Coworking Insights 的文章《Scaling Up for Success》给出了一个残酷提醒:扩张不是“多签几份租约”那么简单,而是一场对现金流、团队、品牌、运营系统的全面压力测试。
下文在忠实翻译原文精华的基础上,结合国内行业语境与案例,拆解“从1到N”的四个关键动作。
一、先把自己做成“样板间”,再谈复制
原文要点
原文要点
-
现金流:单店 EBITDA 连续正向且稳定。
-
出租率:月环比持续增长,会员留存率 ≥ 85%。
-
去“店长依赖”:创始人不在现场,门店也能照常运转。
-
预留弹药:先拿到融资或现金储备,再去找新房。
本土化落地
• 算账颗粒度要细到“工位天”:用 RevPAS(Revenue per Available Seat-day)替代粗犷的“出租率”。当 RevPAS 连续 6 个月高于成本线 30% 以上,才有扩张安全垫。
• 建立“店长手册”:把销售话术、会员 onboarding、社群活动、报修 SOP 全部写成飞书/钉钉文档,并配教学视频。
• 人才先行:在第一家店就设置“储备店长”岗位,工资计入单店成本,这样新店开业即可“拎包入住”。
• 算账颗粒度要细到“工位天”:用 RevPAS(Revenue per Available Seat-day)替代粗犷的“出租率”。当 RevPAS 连续 6 个月高于成本线 30% 以上,才有扩张安全垫。
• 建立“店长手册”:把销售话术、会员 onboarding、社群活动、报修 SOP 全部写成飞书/钉钉文档,并配教学视频。
• 人才先行:在第一家店就设置“储备店长”岗位,工资计入单店成本,这样新店开业即可“拎包入住”。
二、选点不是“拍脑袋”,而是用脚步丈量商圈
原文要点
原文要点
-
品牌定位 vs 区域消费力:高端盘要匹配高客单价,下沉市场切忌“高配低价”。
-
数据+体感:既要看人口密度、人均收入、竞品分布,也要数车位、测电梯等待时长、蹲点午餐人流。
-
敢于“反常识”:两家店相距 7 分钟车程也能共存,只要人群和价格带不同。
本土化落地
• 用“15 分钟生活圈”思维做选址:地铁站 500 m 内、瑞幸/星巴克 300 m 内、园区食堂 200 m 内,满足“早 C 午 T 晚 F”(Coffee-Tea-Food)黄金动线。
• 竞品地图:把方圆 5 km 内所有联合办公、商务中心、孵化器的公开报价爬下来,做一张“价格-工位类型”热力图,缺口就是机会。
• 下沉市场验证:在二三线城市,先签“轻改造”短约(1~2 年),用装配式家具降低沉没成本;跑通模型后再重资产拿楼。
• 用“15 分钟生活圈”思维做选址:地铁站 500 m 内、瑞幸/星巴克 300 m 内、园区食堂 200 m 内,满足“早 C 午 T 晚 F”(Coffee-Tea-Food)黄金动线。
• 竞品地图:把方圆 5 km 内所有联合办公、商务中心、孵化器的公开报价爬下来,做一张“价格-工位类型”热力图,缺口就是机会。
• 下沉市场验证:在二三线城市,先签“轻改造”短约(1~2 年),用装配式家具降低沉没成本;跑通模型后再重资产拿楼。
三、扩张节奏:一次一间,还是多点齐发?
原文要点
原文要点
-
单店模型跑顺前,别急着连开三家。
-
如果资金、人力系统到位,也可“批量复制”拿规模经济。
-
产品组合要多元:虚拟办公室、日票、团队套间、活动场地。
-
跨店文化统一是最大难点。
本土化落地
• “1+3” 节奏:先开 1 家旗舰店做品牌势能,再在同一城市群连续开 3 家社区店,摊薄总部职能成本。
• SKU 升级:除传统固定/流动工位外,增加“夜间卡”(19:00-23:00 自由座,瞄准副业人群)、“企业卫星办公室”(整月锁房 6-10 人)。
• 建立“区域政委”制度:每 3-4 家店设 1 名文化运营经理,只考核 NPS、续租率和社群活动频次,不背营收 KPI,确保“人情味”不随规模稀释。
• “1+3” 节奏:先开 1 家旗舰店做品牌势能,再在同一城市群连续开 3 家社区店,摊薄总部职能成本。
• SKU 升级:除传统固定/流动工位外,增加“夜间卡”(19:00-23:00 自由座,瞄准副业人群)、“企业卫星办公室”(整月锁房 6-10 人)。
• 建立“区域政委”制度:每 3-4 家店设 1 名文化运营经理,只考核 NPS、续租率和社群活动频次,不背营收 KPI,确保“人情味”不随规模稀释。
四、指标:除了收入,还要看“人心”
原文要点
原文要点
-
财务:Net Operating Income、多店会员占比、推荐率。
-
体验:会员 NPS、流失率、社群活动出席率。
-
团队:员工 eNPS(内部满意度)、店长离职率。
-
文化:把“Say Yes”写进价值观——永远先给会员解决方案,再谈规则。
本土化落地
• 每月“红黑榜”:在会员小程序公示 NPS Top3 与 Bottom3 的门店,用内部赛马倒逼改进。
• 双向晋升通道:让前台也能成长为“社区合伙人”,享受新店虚拟股权,降低一线流失率。
• 数字化“情绪面板”:钉钉群里接入 sentiment bot,自动抓取会员聊天关键词,出现负面高频词(“网速慢”“空调冷”)时,店长 30 分钟内必须响应。
• 每月“红黑榜”:在会员小程序公示 NPS Top3 与 Bottom3 的门店,用内部赛马倒逼改进。
• 双向晋升通道:让前台也能成长为“社区合伙人”,享受新店虚拟股权,降低一线流失率。
• 数字化“情绪面板”:钉钉群里接入 sentiment bot,自动抓取会员聊天关键词,出现负面高频词(“网速慢”“空调冷”)时,店长 30 分钟内必须响应。
结语:联合办公是一门“慢功夫的性感生意”
《Scaling Up for Success》最后提醒:联合办公的本质是 Hospitality(款待业),不是 Real Estate(地产业)。
在中国,这条赛道已从“烧钱抢地”回归“微利经营”。谁能把第一家店做成“盈利且可复制”的样板间,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活下来。
扩张不是目的,而是把更好的社区体验带给更多人的手段。
当收入、会员、团队、文化四个飞轮同时转动,从 1 到 N 就不再是赌运气,而是水到渠成。
《Scaling Up for Success》最后提醒:联合办公的本质是 Hospitality(款待业),不是 Real Estate(地产业)。
在中国,这条赛道已从“烧钱抢地”回归“微利经营”。谁能把第一家店做成“盈利且可复制”的样板间,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活下来。
扩张不是目的,而是把更好的社区体验带给更多人的手段。
当收入、会员、团队、文化四个飞轮同时转动,从 1 到 N 就不再是赌运气,而是水到渠成。
本文关键词:联合办公,共享办公,办公室出租,成都共享办公,成都联合办公,成都办公室出租,成都写字楼出租